化学化工讲坛第九十一讲——活体比率成像

作者: 时间:2023-04-07 点击数:

   

报告人:宋继彬 教授(北京化工大学)

邀请人:牛  利 教授

主持人:牛  利 教授

时间:20230409日(星期日)10:15-11:00

地点:理科教学楼北楼202-2

报告人简介

宋继彬,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博导。2014年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TU),化学与生物医药工程专业。2014-2017年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研究领域为分析化学、化学生物学等。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活体比率成像,活体分子测量、疾病诊疗新技术等;建立了基于近红外二区的比率光学(荧光和光声)成像的活体内分子定量检测新方法,发展了基于活体比率成像的疾病诊断新技术。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省部级重点基金等多项课题。学术成果方面,累计发表SCI论文150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10分的文章95余篇,主要包括PNAS1)、Angew.  Chem.15)、JACS5)、Chem1)、Nat. Commun. (3)Adv. Mater. (7)ACS Nano15)等,文章被引用12000余次。

报告内容简介

在活体层面对疾病特征分子的实时动态变化信息进行成像及测量,这对于研究疾病发生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每种活体成像技术都各具独特的优势和固有的局限性,近红外二区(NIR-II950-2000 nm)的荧光成像的灵敏度十分优异,但组织穿透力和在浑浊介质中的空间分辨率较低;NIR-II区的光声成像的空间分辨率较好、穿透深度深,但是灵敏度很有限。 因此,如何设计分子探针,集成这两种二区成像,实现优势互补的双模式增强,是肿瘤微环境分子影像的材料科学问题,但相关材料仍然缺乏发展与报导。为进一步提高活体分子成像精准度及实现可定量分析,我们课题组发展了一系列具有响应性的NIR-II区荧光与光声双模式成像比率分子探针,用于靶向成像具有免疫检查点通路的肿瘤细胞以及免疫相关细胞的特征生物标记物。同时建立了基于NIR-II区比率型成像的活体测量新的方法,提高了对生理分子信息原位、定量获取的精准度。进一步揭示了活体分子比率成像信号与疾病发生发展之间的关联机制,提出了实时、无创疾病活体分子诊断新策略。

 

 

Copyright 广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版权所有.  地址: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    邮编:5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