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刘兆清教授团队在ACS Nano发表重要科研进展

作者: 时间:2024-12-24 点击数:

近日,我院刘兆清教授欧阳婷副教授在电催化CO2还原选择性及产物法拉第效率调控方向取得重要进展。相关工作以Boosting Formate Production in Electrocatalytic CO2 Reduction on Bimetallic Catalysts Enriched with In-Zn Interfaces为题发表在ACS Nano,硕士研究生赵瑞为论文第一作者,欧阳婷副教授、刘兆清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广州大学为唯一作者单位。

01  研究背景

开发可持续的技术以减少大气中CO2的浓度并将其转化为有价值的化学品,已成为研究的热点领域。电催化CO2还原反应 (CO2RR) 制甲酸盐 (HCOO-) 具有生产成本低和易存储的优势,并且甲酸在化学合成和储氢载体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市场应用前景。因此,由可再生电力驱动CO2RRHCOO-是实现“碳中和”的可行策略。然而,CO2具有热力学上的稳定性,以及在电还原过程中多电子转移的复杂性,需要与析氢反应 (HER) 竞争等因素,CO2RR的转化效率比较低,表现为反应动力学迟缓、活化过电位较高以及生成产物选择性不足。

02  研究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刘兆清教授团队设计并制备了具有In-Zn双金属界面的催化剂。调控In/Zn比利用协同效应构建了具有丰富In-Zn界面的复合材料,InZn轨道间相互作用促进了电子迁移,实现了82.7%HCOO-转化法拉第效率,和12.4 mA cmHCOO-部分电流密度。原位测试结果表明,暴露的双金属界面促进高效捕获和活化CO2分子;理论计算证实,In-Zn催化剂能够降低CO2分子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能垒和HCOO-生成过程中的关键中间体*OCHO的结合能,从而从根本上提高了CO2转化为HCOO-的选择性和催化活性。

Zn K边和In K边的XANES光谱结果表明In-Zn催化剂中的Zn的平均价态高于0价低于2价,In主要处于金属态,说明电子从Zn转移到In原子。如Zn K边傅EXAFS光谱检测到与Zn-Zn配位和Zn-In配位的存在,而在In KFT-EXAFS光谱检测到In-In配位和Zn-In配位的存在,说明In-Zn催化剂中ZnIn物种主要以Zn团簇/In团簇和小部分合金化的形式存在,从而促进了建立了丰富界面结构和Zn-In电子传输通道。

In-Zn2FEHCOO--1.0 V (vs. RHE) 下达到最大值82.7%,而对照组Zn/ZnOIn-Zn1In-Zn3的最高转化效率分别为11.9%  (-1.2 V vs. RHE)71.6% (-1.2 V vs. RHE)72.6% (-1.0 V vs. RHE)。在宽电位区间内 (-0.9 V vs. RHE ~ -1.2 V vs. RHE),与单组分催化剂Zn/ZnO相比,In-Zn双金属组分催化剂对于C1产物 (HCOO-CO) 始终大于单金属Zn/ZnOFE值,HER明显受到抑制,表明In-Zn双金属之间的协同效应。

1:单金属Zn和双金属In-Zn活性位点对比,进而调控CO2RRHCOO-反应路径示意图。

 

03  研究相关

该课题的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联合重点和面上)、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和面上)项目、广州市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等多项基金的支持。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21/acsnano.4c15927


 

Copyright 广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版权所有.  地址: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    邮编:5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