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7)

作者: 时间:2018-06-11 点击数:

    化学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6级研究生开始使用)

一、专业学科、学制、学习方式

 

一级学科名称:  化学             (代码:   0703         

 

二级学科名称:   无机化学        (代码:  070301          

二级学科名称:   有机化学        (代码:  070303          

二级学科名称:   物理化学        (代码:  070304          

二级学科名称: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代码:  070305          

 

学制:3年                                            学习方式:全日制

 

二、本学科情况介绍

化学学科自1958年始创以来不断发展壮大,在学科研究方向、人才队伍、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都达到了较高水准。学院现有国家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珠江三角洲水质安全与保护-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广州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有6000多平方米的实验室和2000多万元大型实验设备可供科研表征使用,具备了承担重大和重点研究项目的能力和培养研究生高级专门人才的硬件条件。本学科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以下四个学科方向:1、无机化学;2、有机化学;3、物理化学;4、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现有专职教师32人,教授10人,副教授11人,博士16人。本方向带头人为苏育志教授,研究方向为储能材料合成及电催化机理,开展锂电池新型正极材料―有机硫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的研究,科研成果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注意(如我国著名的化学电源专家北京防化研究院军用化学电源研究与发展中心的杨裕生院士引用过上述项目的研究成果),近几年论文发表Polymer, Energy, J Power Sources等著名学术期刊上。董文教授在过去5年发表SCI收录文章20余篇,文章被国际权威期刊它引近300次。徐常威教授是Global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物理化学进展等5个国际杂志编委,近5年来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32篇,其中18篇发表在1区SCI兼TOP杂志,论文被引用1400多次,5篇入选ESI论文(每个领域达到顶级1%的论文)。过去5年,化学系老师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有18项,一项国家星火计划项目,研究经费达400万元;SCI/EI收录论文200余篇。研究成果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技发明奖)二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一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和广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奖励。

经多年发展积累,本系已形成与珠三角地方经济相结合的鲜明特色:电催化与低碳能源研究、阴离子水簇识别、多功能手性药物中间体的合成与核心技术开发利用、动态微波法提取岭南特色资源香辛料的技术产业化及多相复杂体系原位光谱技术应用与开发等研究领域独具特色。注重理论与应用研究结合,近年来承担横向课题15项,研究经费达200多万;申请专利28项,其中已授权17项,成果转化1项,专利转让费50万元。多项研究成果在珠三角地区得到广泛应用,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多项成果和企业合作或供企业大批量使用,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为企业新增产值近亿元,仅微波提取技术的工业化实现经济效益4000余万元。

本学科在人才培养方面效果显著。研究生林焦敏获2011年第七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本科生获得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第十届和第十一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等。已毕业的研究生到香港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内外名牌大学就读,显示了本方向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实力。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的应用研究型人才,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化学专门人才。具有系统、扎实的化学高级知识,深入了解化学发展趋势和最前沿发展方向,掌握化学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具备独立从事化学科学问题研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的高素质化学人才。掌握一门以上外国语,熟练阅读外文专业书刊和准确的笔译能力,也具有一定水平的听、说能力;能够熟练地应用计算机与现代信息工具。能够胜任科研机构、高中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及国家与地方政府的与化学相关部门等从事科研、教学、化学品分析和检测等工作。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了解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认识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培养方式

1.广州大学全日制化学学术型硕士学位采用全程脱产培养方式。

2.化学学术型硕士的培养模式以人才培养方案规范的课程学习为主,同时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强调论文选题与珠三角产业相结合原则,重视和强调学位论文的撰写。

3. 本专业研究生培养实行专业学科组领导下的导师负责制,采取导师个人指导与学科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导师全面负责指导研究生 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指导。

4.研究生培养贯彻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并重的原则,在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上半段集中进行上课,上课同时导师安排研究生课题,研究生进入查资料以及进入实验室过程,第二学年下半段以及第三学年上半段集中精力进行科学研究。使研究生深入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又能培养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承担科学任务的能力。

 

五、专业内容介绍

序号

专业名称

研究内容和特色简介

其他要求

1

无机化学

本方向主要通过分子设计开展无机有机杂化的光、磁功能性配合物研究,在光致变色、分子磁体等学科前沿研究领域形成特色成果发表在Chem Commun (2011)CrystEngComm (2009, 2012)Dalton Trans (2008)Crystal Growth & Design(2009)Inorg Chem (2006) 本方向有教授3名,博士5名,目前承担国家自然基金4在培养本科生挑战杯方面非常出色,指导研究生获第七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2

有机化学

本方向自1994年《有机化学》被评为省级重点课程和2006年获硕士授权点以来,在不对称合成技术、手性药物的开发研究、微波提取产业化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岭南特色资源的高效利用、食品与天然物原位分析领域经多年积累形成特色。本方向教授3人,博士4人,近五年,共承担和完成国家自然基金、国家星火计划等科研项目20余项,部分成果在Tetrahedron Lett(2007)发表在和企业合作、技术转让等方面成绩显著,主持横向项目近10项,产学研项目4项,研究经费达100余万元

3

物理化学

本方向主要从事低碳能源技术及其应用,锂电池与燃料电池、润滑油纳米添加剂合成及应用和催化机理光谱学研究,专注于可持续能源的发展研究,研究结果发表在J Power Sources (2009)、Electrochim Acta (2009, 2010, 2012)和物理化学学报(2012)等著名学术期刊上。发展本方向教授4人,博士5人人才梯队优势明显,在世界内具有非常显著的学术地位。

4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本方向主要从事在聚合物改性、有机硫聚合物合成及性能的研究、有机硅的改性等,本方向有教授2人,博士3人。研究结果发表在J Power Sources (2009)、Polymer (2007), Energy (2009)和Int J Electrochem Sci(2012)等著名学术期刊上。在珠三角本地产业中合作密切,和企业互动非常密切,主持产学研项目2项,研究经费达100余万元

 

六、课程设置与要求

研究生须修读30-32学分,其中学位课19学分,教学实践2学分,学位论文开题与中期报告1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16学时计1学分。

未获学士学位(学历)考取的研究生及跨学科考取的研究生,或在招生考试时被认为在基础理论或专业知识方面有缺陷、需要在入学后进行适当补课的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补修本专业大学本科的主干课程(不少于二门),并通过相应的考核,方能申请参加论文答辩。补修课程填入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登记成绩,不计学分。

具体填写广州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附后)

七、课程教学大纲

每门课程须编写“广州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八、实践学习规划

教学实习:一般安排在三年级第一学期,担任一门本科主干课或专业课教学辅导工作。研究生必须跟班听课,批改一定数量的作业,协助主讲教师答疑,并承担两周课堂讲授工作。教学实践由研究生导师亲自指导或委托相关课程主讲教师负责指导。研究生讲课时,主讲教师必须听课,便于指导并作出评价。

社会实践与学术活动是在校研究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是培养研究性创造性思维,独立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研究生在校期间还要参加以下实践活动:

1) 可以根据各个导师和企业合作的实际情况,安排学生结合企业需求进行一些产学研研究项目。

2) 积极参加校内外本学科以及和本学科相关的学术活,包括学术报告、学术研讨会等。

 

九、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的开题在第四学期中段前完成。开题报告通过后,中期检查在论文开始半年后进行,由研究生向检查小组汇报论文进展情况,并获得指导与帮助。学位论文开题与中期报告合格获得1学分。

学位论文是保证研究型硕士学位培养质量的最重要的不可缺少环节,参照《广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暂行规定》执行。学位论文撰写一般从第三学期开始,保证有一学年撰写时间。确保选题、开题、调研、数据归纳、总结、撰写贯穿整个过程。学位论文必须符合所攻读化学研究型硕士学位的培养目标要求,论文书写格式符合广州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及国家标准GB 7713-87的有关规定。

 

十、答辩与学位授予

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参照《广州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的基本程序》和《广州大学授予硕士学位工作细则》执行。

论文答辩前必须进行资格审查,论文评审实行校外通讯评审和校内专家评审相结合的方法,答辩委员会由3—5人组成,其中至少1位是校外专家。答辩通过后,向广州大学学位委员会申请广州大学学术型硕士学位。

 

十一、必读、选读书目及重要学术期刊

(1) 中国知识资源总库: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催化学报、分析测试学报、化学学报、化学通报、物理化学   学报、高分子学报、无机化学学报、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

(2) 外文数据库英国Elsevier、美国化学会(ACS)、美国物理学会(APS)、德国 Springer Link、德国John-Wiley等全文电子期刊。

(3) 《高等无机化学》,陈慧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4) 《高等无机化学》,穆劲等,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

(5) 《高分子研究方法》,董炎明 熊晓鹏 郑薇  著,中国石化出版社2012年

(6) 《高分子材料分析测试与研究方法》,陈厚,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年

(7) 《波谱分析法》,于世林 李寅蔚,重庆大学出版社,1994年

(8) 《仪器分析教程》,叶宪曾 张新祥,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9) 《锂离子电池原理与关键技术》,黄可龙 王兆翔 刘素琴 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

(10) 《电化学超级电容器》,陈艾 吴孟强 张绪礼等,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

(11) 《新型功能材料》,贡长生,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年

(12) 《天然产物提取分离与鉴定技术》,王俊儒编著,西北农林科技出版社,2006年

(13) 《新能源:后石油时代的必然选择》,钱伯章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

(14) 《多相催化中的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研究》,张平,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年

(15) 《有机合成化学与路线设计》,巨勇 赵国辉 席婵娟,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

(16) 《有机合成化学(第2版),王玉炉,科学出版社, 2009年

(17) 《新编有机合成化学黄宪》,王彦广 陈振初,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年

(18) 21世纪的分析化学》, 汪尔康主编,科学出版社,2001年

(19) 《电化学方法:原理和应用》,阿伦.J.巴德  拉里.R.福克纳,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

(20) 《电化学方法应用》,陈国华 王光信等,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

(21) 电化学测量方法》,贾铮等,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

(22) 《计算化学》,张常群,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

(23) 《化学信息学》,邵学广,科学出版社, 2001年

(24) 《化学化工中的数学方法及MATLAB实现》,许国根,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

(25) 《精通Origin7.0》,周剑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年

(26) 《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徐志军 初瑞清,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

(27) 《纳米材料基础与应用》,林志东,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28) 《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张立德 牟季美, 科学出版社,2011年

(29) 天然产物化学》,刘湘 汪秋安 译,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

(30) 现代天然产物化学》,王锋鹏 主编,科学出版社,2009年

(31) 《高聚物的结构与性能》(第四版),马德柱 何平笙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32) 《胶体与界面化学》,张玉亭,吕彤,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年

(33) 《高等配位化学》, 朱龙观,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

(34) 《太阳能电池--制备·开发·应用》黄惠良, 科学出版社2012年

(35) 《无碳能源:太阳氢》,毛宗强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

 

 

 

 

 

 

 

 

 

 

                                    广州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专业名称

化学

所在学院(研究所)

化学化工学院

序号

课程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中、英文)

开课学期

学分

开课

单位

考试

考查

备注

1

2

3

4

必修课

0000200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Theoretical and Practice Studies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32

2

马克思主义学院

0000200026

科技伦理

Ethic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6

1

生命学院环境学院

0000200027

知识产权

Intellectual property

16

1

法学院

0000200023

英语读

English Reading and Writing

32

2

外国语学院

0000200005

英语听说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32

1

一级学科学位课

0005200061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

Modern Analysis and Detection Technology

24

1.5

化工学院

0005200028

高等无机化学

Advanced Inorganic Chemistry

32

2

化工学院

0005200026

高等有机化学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32

2

化工学院

0005200030

高分子研究方法

Polymer Research Methods

32

2

化工学院

0005200032

专业英语

Specialty English

32

P

2

化工学院

0005200033

化学学科前沿讲座

Chemical Frontier Lectures

32

2

化工学院

选修课

公共选修课

0000200031

六级英语能力提升

English for CET- 6

16

0.5

外国语学院

须按模块选满1学分

0000200030

翻译理论与实践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16

0.5

0000200036

英语高级口语

Senior Spoken English

16

0.5

0000200029

英语演讲艺术

ThArts of Public Speaking

16

0.5

0000200034

国际学术交流英语

English for Academic Communication

16

0.5

0000200028

跨文化交际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16

0.5

0000200037

欧洲文化入门

European Culture: An Introduction

16

0.5

0000200038

美国文学选读

Selected Readings in American Literature

16

0.5

专业指定选修课

0005200035

现代有机合成

Modern Organic Synthesis

32

2

化工学院

0005200036

现代分析化学

Modern Analytical Chemistry

32

2

化工学院

0005200034

先进材料

Advanced Materials

32

2

化工学院

0005200037

电化学研究方法

Electrochemical Research Methods

32

2

化工学院

0005200039

纳米科学与技术

Nanoscience and Technology

32

2

化工学院

0005200040

天然产物化学

Natural Product Chemistry

32

2

化工学院

0005200041

高分子结构与性能

Polymer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32

2

化工学院

0005200044

精细化学品化学与技术

Fine Chemicals, Chemical and Technology

32

2

化工学院

0005200045

高等配位化学

Advanced Coordination Chemistry

32

2

化工学院

其他环节

0005290001

教学实践

Teaching Practice

2

化工学院

0005290002

学术活动

Academic Activities

1

化工学院

0005290003

学位论文开题与中期报告

Research Project Report

1

化工学院

0005290005

业务实习

0

化学化工学院

0005290004

社会实践

0

化学化工学院

补修本科主干课程

0005200047

结构化学

Structural Chemistry

32

0

化工学院

0005200048

物理化学

Physical Chemistry

32

0

化工学院

 

 

 

 

 

Copyright 广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版权所有.  地址: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    邮编:510006